2016年终总结、随想

| 分类 blog  | 标签 总结  年终总结  | 浏览  
年终总结

前言

工作一年多了,最怕的是麻木的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 还好,16年对我来说并非如此,也许16年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。

目标完成与未来规划2016

目标完成与未来规划2016

2016年工作成果总结

跨平台项目汇总

一些感想

以下所有感想均为个人见解,可能会带有主观情绪。

代码与搬砖

为什么会将写代码搬砖联系起来?

首先,得区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,我们可以明确的是,搬砖是一项体力劳动,那么写代码是一项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呢?

  • 每天进行一些重复的工作
  • 写代码时基本上都是赋值粘贴
  • 总共积累的代码N万行,但是自己亲自写出来的少之又少
  • 写代码从来不会去思考“为什么”
  • 学习过一些前沿技术,但只是会用,而不知道为什么
  • 工作3年和工作1年差别不大
  • 没有抽象,封装的意识
  • 从来没有写过一些脚手架或组件
  • 认为写文档没有必要
  • 认为算法和数据结构不重要
  • 从来没有写过技术博客,认为总结不重要,或者是没有什么可以总结

如果你具备以上多个特性,那么很遗憾,你的确是在做一项体力劳动, 所以这时候,看似在写代码的你实则是在搬砖

(PS:以上没有歧视搬砖的意思,只不过是觉得依赖于知识的脑力劳动,不应该只做到体力劳动这个层面而已)

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

我一直都自认为我是一个不注重短期利益而注重长期利益的人,那么怎么进行有效的区别呢。

短期利益的特点

  • 看似很赚钱,但是对自身能力提高不大
  • 月薪2W,工作3年仍然是2W
  • 加班有钱,愿意通宵加班月薪轻松破2W
  • 工作N周年,仍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干嘛

长期利益的特点

  • 短期内没钱途,但是终身受益
  • 月薪3K,工作3年可以成为3W
  • 区分工作与业余,规律生活,养成良好习惯
  • 工作前几年找寻自我,确立目标,然后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

如果只是注重短期利益,最终:

  • 可能会无法赶上时代的潮流,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
  • 可能前10年工作赚钱,后30年,那前面赚的钱养病
  • 工作N周年后,突然发现除了工作,自己一无所有

当然了,还有一些连短期利益都没有的,遇到这些,还是赶快弃掉吧…

公司与员工

公司是高薪养少量人才好呢,还是低薪养大量庸才好呢?

在某一些公司里面,有这样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

  • 一个优秀的员工可以3个普通员工干的活
  • 给这个员工2倍普通员工的工资,他会愿意留下来,并且更加努力的干活
  • 优秀员工能完成一些普通员工无法完成的工作
  • 这个优秀员工留下来,未来能够带出更多的优秀员工
  • 如果优秀员工走了,普通员工会替代他的位置,未来会带出更多的普通员工
  • 但是公司却宁愿去招3个普通员工,付出3份成本,也不愿意用更低的成本挽留优秀员工

于是最终就有了一个结果:

  • 这个公司的优秀员工逐渐流失,沉淀下来的都是普通员工
  • 公司规模越来越大,但是300创造的效益确比不上别的公司100人创造的效益
  • 由于很多工作缺乏人才来推动,整体技术逐渐开始落后于外界那些精英公司

这时候,公司意识到,合适人才的缺乏,需要招人才进来,但是又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:

  • 招了一个优秀员工进来,好不容易刚进入节奏,别人就走了,同时走后没有其他人能够承担的起,造成了额外损失
  • 不断的招员工,最后发现优秀员工都走了,留下来的都是普通员工,于是得出一个结论-优秀员工都是靠不住的,只需要普通员工即可

于是,最终公司变成了一个养老的兔子窝。员工们领着固定的工资,完成每天的日常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

N年过后,公司扩大了好几倍,但创造的效益和以前比仍然没有质的区别。 最后,在某一次危机后,公司裁员了,变成了N年前的模样,再度打回原形 (有些直接就没扛过去,GG了)

所以也许,当公司决定走精英路线还是普通路线时,就已经决定了最后的发展与结局。

业余与工作

除了工作,你还剩下什么?

这是曾经的我一直在逃避的问题,但现在的我已经可以正面它了。

除了工作,我还有业余生活,还有自己的爱好-想要终身投入的爱好。

“生活是工作,工作还是工作!”

如果以上这句话适用于自己,那么也许你可以先停下来思考下,别急着做所谓的工作,先想想你为什么工作?

我为什么工作

  • 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
  • 我喜欢这个行业,所以想变的更专业,工作也是一个锻炼的途径

业余我在干什么

  • 学习口琴,吉它(真心喜欢)
  • 阅读英文著作(打算将英文阅读作为终身爱好)
  • 计划几年内完成一本小说(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说)
  • 写博客,总结记录(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)
  • 会补习一些工作相关专业技能(需要跟上时代)

财富自由了我会干什么

  • 现在的业余生活我依然会继续(因为这是我真的爱好)
  • 依然会关注这个行业(因为我确实喜欢它)
  • 会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,创业(想要经历更多,但实际情况下为了稳定,无法去做这么不理智的事情)
  • 写博客总结记录(当我老了,能有所回忆)
  • 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兴趣爱好上,会学更多想学的知识,去更多想去的地方,比如
    • 会学钢琴(现实中没有环境)
    • 会写一本小说
    • 会补习英语,然后环游世界

一番对比,我发现,在现在的我看来 财富自由后的我 打算做到事情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有一部分是相同的。

但是有一部分又是不同的(因为现实并没有实现它的条件)

所以,一切的一切都要朝着财富自由后的目标努力吧。

装逼与文艺

文艺范真的是装出来的嘛?

也许在于怎么样定义“文艺”这个词汇。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,看不懂的东西就是文艺,触不到的东西就是文艺。

文艺这个词太过于模糊与抽象。

会某项艺术才能并不能就称之为文艺,整天将文艺挂在嘴边的大多都是“伪文青”。也许,文艺的关键在内涵,在心。

有太多的伪文青想要装的更有文艺范,他们将文艺作为手段,仅仅是想让要别人知道自己是“所谓的文艺青年”而已。这时候,可以认为他们是在装逼

真正的文艺青年应该具备某种情怀和格调,他们大多都真心热爱着某领域,从里而外的散发着一种不一样的气质。

而且,一般意义上可以认为,真正的文艺青年是从来不会与你去讨论他自己是否文艺这个话题的,因为这个词他根本不关心, 那些与别人舌枪唇战的人,大多都是所谓的伪文青

也许就跟一些暴发户会时刻彰显自己跟有钱一样,那些真正的富有的人,从来不会低俗的展示自己

理性与感性

以下内容摘自《理智与情感读后感》

“理智与情感”,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“理智”的人,不轻易表露出内心的情感,好似永远不会为了某一冲动而做不顾后果的事情。

但其实内心深处,我又知自己是一个十分容易感动的人。

我向往小说中美好的爱情,也会为了电影中虐心的情节而流泪。 有时候,看一部悲伤的电影,要一两周才能恢复心情。就比如《秒五》,至今不想尝试看第二遍。

所以,我也发现,其实我很容易被一些美好的情景所感动,甚至会为了里面的一个情节,一句话,改变自己。

比如,我下定决心让自己变的更好也仅仅是因为最开始在《侧耳倾听》里的一句话

因为你,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,不想成为你的包袱,因此发奋努力,只是为了想要证明我足以与你相配

是的,变的更好,才能配得上你的那个她(他)。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遇到她(他),但是只有当你变的更好了,你才有机会去遇到心目中的她(他)。 否则,就算你遇到,也终将有缘无分(或者,更多的是没有变的更好的你,根本无法遇到那个已经变的更好的她(他))

“爱情”,对现在我来说更多的是可望而不可及,因为见过太多的“虚幻爱情悲剧”,也知道太多的“现实爱情无奈”。 我突然对这东西感到恐惧,不敢投入其中。我怕,怕现在的我还无法把握,最终错过的时候会留下痛不欲生的我。

曾几何时,我梦到我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了,在梦中,我甚至没有看清她的样子,但是我却至今记得那时梦中的感受。 “压抑而没有希望”,是的,对现在的我来言,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场景,太恐怖了,破碎了我心中对爱情美好的唤醒,浇灭了我心中的希望,我实在无法想象,在这种情况下,我的希望在何方。

是啊,我其实真的是一个向外美好真挚爱情的人,但是正因为我心中“理性”的一面, 我知道现实的无奈,多少所谓的爱情败给了现实,多少异地恋劳燕分飞,所以我一直都克制自己的情感,拒绝投入。 或许对我来说,不尝试,就不会有伤害,也不会破坏我对心中美好的向往。

假设如果一直没有遇到那个她怎么办?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宁缺毋滥,我不会去勉强自己,因为那样会让我自己丧失奋斗的理由。 所以现在的我的回答是: 宁愿孤独终老,也要等到那个她。

24岁的我的内心独白

理想与现实

理想很丰满,而现实很骨感。

但不管怎么样,人活着世上,既然活着,那么还是要有理想的。

未来与思考

未来,从此时此刻开始。

有一个命题是: 今日的你是由昨日的你导致;而未来的你由今日的你决定。

也许对于整个社会金字塔而言,你今日做的一个微小决定,并不能改变你自身的社会阶层。 但是,对于你自身而言,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将产生未来一个不一样的你。

比如,假设你现在是一个没有任何业余爱好,没有理想目标的人。 那么你现在下定决心学习一门乐器(比如吉它),并且准备坚持下去。 那么3年后,你的这个决定就造成了两个不同的分支走向。

  • 分支1:学习了吉它,这时候你大概是这样的
    • 会一门乐器(3年足够达到一定水准了)
    • 业余生活有吉它来陪伴,可能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
    • 更加自信(事实证明,多一门才艺能提升人的自信)
    • 一系列未知的蝴蝶效应(就比如,自信的提升就可能让你去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)
  • 分支2:没有下这个决定
    • 仍然和以前一样不会乐器
    • 仍然没有业余爱好

所以,现在又到了道路分叉口,面对未来无数多的可能,你会走那一条路呢?

原文地址

原文在我个人博客上面

2016年终总结、随想

上一篇     下一篇
Lichun Dai

Lichun Dai

程序员,偏前端。会点口琴和吉他。

博客 62 项目 2 随笔 107

GitHub 5sing 知乎 segmentfault 掘金